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[疫情之下,纺织服装内贸企业备受煎熬]
发布日期:[2022/4/7] 共阅[466]次

物流不畅,外贸订单锐减

  疫情之下,纺织服装内贸企业备受煎熬,外贸出口企业也陷入困境。“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,刚刚接电话,又一个出口订单被取消了,预计损失有100万元。”说完这句话,无锡绿萌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萍眼角出现了泪珠。她介绍,绿萌服装主要从事针织类服装代加工,3月份以来,由于疫情防控,物流运输和供应链以及快递业停摆或受约束,绿萌服装已有三笔订单被取消。而签约成功的订单,原辅材料进不来,成品服装出不去,甚至波及供应链及加盟商关系,为后续经营埋下隐患。

  王萍说,为及时修补客户关系,挽回绿萌服装的信誉,他们已将部分外贸订单改海运为空运,虽然运输成本大幅度上涨,严重挤压利润空间,但也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。她算了笔账,以运往越南货物为例,一个装载11吨货物的20尺货柜,船运费用约为1万元,但是空运价格约为16.5万元,仅运费保底成本就增加了近16倍。

  不仅在无锡,连云港美丽诗服饰有限公司也一样因物流不畅、订单减少而叫苦不迭。已连续停工20多天的美丽诗服饰总经理陶士平表示,受疫情影响,外贸订单减少,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足,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,一季度损失至少约100万元,而往年一季度盈利至少100万元。

  在分析外贸订单减少的原因时,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陶士平说:“我们的产品有一半是出口海外,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们影响很大。”近年来一些中低端订单总体呈现从国内向国外转移的趋势,全球疫情暴发后,由于国内工厂最早复工复产,在不少国家还处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,纺织品服装出口订单出现了回流,但今年不少东南亚国家生产能力恢复,不少订单又跑回去了。

  以创新应对市场之变

  尽管面对重重压力,尽管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,但众多江苏纺织企业并没有就此躺平,而是表现出极强的“求生欲”。纺织服装市场极大,它也给企业提供了无数种可能,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通过以创新应对市场巨变。而在陆梅看来:“机遇与挑战并存,每一次危机的产生都是改变市场格局的机会。”

  南京陶玉梅服饰公司就是代表企业之一。据杨陶然介绍,疫情出现前,其产品90%的销售源于线下门店。当下,为改变现状企业已拓宽线上销售渠道,开通了微商城和直播平台。同时,陶玉梅服饰也在尝试转变经营方式,逐步向轻资产转型,将与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合格加工企业合作,委托其加工非核心产品的生产。针对市场需求,企业将重点开发新中式服饰,并将机械无法替代的传统的手工技艺融入其中。

  在疫情反复出现的这三年里,从事外贸代加工的无锡绿萌服装有限公司越发认为,向自主品牌要效益才是今后企业发展的王道。只有企业发展自主品牌,才能不再受国际市场制约,而且江苏有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,以及专业特色明显、聚集效应显著的区域产业集群,这些先天条件都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。

  对于众多企业的转型行动,业内专家表示支持,但也给出了相关建议,认为江苏纺织服装产业要告别目前的状态,需要抱团发展,实现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配套,并且在产业集聚的同时,注重集约。他们以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举例,园区内不仅有智能纺织装备制造企业,也有纺织品制造企业,目前,一条绿色供应链已构建完成,企业采购不用走出园区。目前当地正在通过大数据、物联网和智能管理,推动地区纺织产业向高附加值的家纺特色产业方向转型。


相关关键词:
电话:0519-83783531     手机:13961177625 15995076128     邮箱:wenjunzou@163.com     地址: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成章
版权所有 常州市君泰化纤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中国丙纶网 苏ICP备15007048号-1